台州城市网

标题: “鸿蒙”一词,一千年前已被台州人写入诗集,得《西游记》引用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木鱼    时间: 2019-5-29 15:12
标题: “鸿蒙”一词,一千年前已被台州人写入诗集,得《西游记》引用
近日
有网友曝光了一份PPT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到
华为操作系统团队开发了
自主产权操作系统——鸿蒙

鸿蒙是什么意思呢?
  

  鸿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时代,鸿蒙时代甚至产生在混沌之前,鸿蒙时代末期世界破碎产生混沌之气,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
  后来,世人通常把“鸿蒙”比作远古时期。


《西游记》第一章的最后一句
“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

而这句话取自
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瑞的诗集
原句是
“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冥须悟空。”


张伯瑞

  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刘海蟾授真诀,于是作《悟真篇》,传法于石泰,依次传于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这五人后被誉为"南宗五祖"。



跟着紫阳真人的足迹
品游神秀天台
  

道教南宗-桐柏宫


  桐柏山,位于天台山南麓,位于天台山“八重”的第二重。所谓“桐柏”,即“木则苏琊琳碧,泉则石髓金浆”。
  桐柏宫,原名桐柏观、桐柏崇道观,始创于葛玄。北宋时期,“紫阳真人”张伯端在此著《悟真篇》,开创了南宗。

(, 下载次数: 107)

  陶弘景《真诰》中有:“天台之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曰金庭。是之谓三灾不侵,洪波不登,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镜。”


  一切均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正如人世间的情感,由缓到急,再到起伏不定。让人琢磨不透,却又让人情不自禁。


  “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为南宗五祖。南宗五祖的著作,张伯端有《悟真篇》、《长生要义》等,石泰有《还源篇》,薛道光有《复命篇》,陈楠有《翠虚篇》,白玉蟾有《玉隆篇》、《上清集》等。
  其中,以《悟真篇》影响最大。南宗宣扬的内丹修炼,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


  道教很早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天台一个县就拥有玉京洞、桐柏金庭、司马悔山、灵墟、天姥等五个,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全唐诗》提及天台的竟多达一百多处,故有“唐诗之路”终点在天台山之说。


  

小黄山-琼台仙谷


  江南秀丽,丘陵山峰素有盛名,殊不知在浙东天台县内,藏着一处峡谷,“幽、奇、秀、险”,谷中峰奇石怪、山崖对峙、流泉声声,恍如人间仙境。


  琼台仙谷位于天台县城西北方向,素有“小黄山”之誉,是一处典型的花岗岩峡谷景区,“琼台夜月”居天台山八大景区之首。千年的时光,让沧海也变幻成了桑田,唯独琼台仙谷中的仙缘故事,诉不尽,道不完。


  天台山的“广告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那句“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描绘的就是琼台仙谷;一代高道张伯端正是在谷中的悟真洞中,书下了名著《悟真篇》,至此,中国道教南宗开始了它的成长之路......


  一切均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正如人世间的情感,由缓到急,再到起伏不定。让人琢磨不透,却又让人情不自禁。


  难怪郁达夫的《南游日记》曾颇有感叹地写道“琼台的风景,实在是奇不过”。历代名流贤达仰慕琼台仙谷是灵异神秀之地,三国葛玄、盛唐司马承祯等高道先后来此修道,南宋高道张伯端在此开创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


  琼台仙谷古称西灵溪,俗称百丈坑,前者道出了琼台之灵秀,后者则道出了琼台之险峻,登上山顶远眺百丈,山峦似莲花盛开,双阙如旌旗招展,再加上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更为琼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历代高道仰慕琼台仙谷之灵秀,纷纷入山隐居修行。三国方士葛玄,唐代高道司马承祯,紫阳真人张伯端都曾在此修仙悟道,可以说在这里,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道教文化相得益彰,无愧天下第一仙谷的之美名。


  山水如此多娇,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览胜。李白高呼“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经他这一吆喝,于是,仙踪十友来了,游圣徐霞客来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是纷至沓来,他们或为寻真悟道,或为吟诗作对,或为游山涉水,或为修身养性,但是他们无不被琼台的魅力所折服,在此流连忘返。
  
来源:天台山旅游集团
无限台州APP


===品牌推广、活动宣传、项目策划===
商务联系:18957651076(微信同号)
===台州城市网www.tzcs0576.com===


作者: 拼搏奋发    时间: 2019-5-30 07:07







欢迎光临 台州城市网 (http://www.tzcs0576.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