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在地球上的雨水时节,于中低纬度次表层的沉积层中,找到了惊人的直接证据,火星上古代曾有海洋,而且可能宜居;这一惊人的发现,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诗曰:
七排·为祝融火星车的惊人发现而吟
(本诗按平水韵论平仄拗救,押“七阳”韵)
异域高悬蓝太阳,
红红荧惑诱人忙。
半球北部栽梧槚,
平野南方驾凤凰。
乌托邦平开业绩,
神州国大送光芒。
中低纬度生奇迹,
浅次表层来异香。
沉积层深窥隐秘,
祝融号美创辉煌。
车前正亮新凭据,
地下曾为古海洋。
古代宜居能揣测,
今时昭揭不遮藏。
两球结构惊人像,
一目宏观共日长。
手捧仙泥巡世界,
云推尺牍到家乡。
巧施透镜神工绝,
妙用浑仪鬼斧狂。
志量气吞河汉浪,
里程碑刻火星王。
扬扬乌鸟乾坤唱,
莽莽青龙宇宙昂。
径向时空良种洒,
春逢雨水乐无疆!
注释
蓝太阳:在火星上看太阳是蓝色的。
栽梧槚:在火星上栽植梧桐与山楸。这里是比喻,实指是在火星上大干。“梧槚”一词,人们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
乌托邦:指火星上的乌托邦平原,在火星的北半球。
中低纬度生奇迹:最近祝融火星车在此位置寻找、探索,产生了惊人的奇迹。
两球:指火星与地球。
手:指火星车,这里是拟人;仙泥:指新发现的凭证,这里是比喻。
雨水:指乙巳二五年的雨水节气;在这个时节里,祝融号发现了火星古代曾有海洋的惊天秘密。
墨采飞龙于乙巳二五年二月初三日写于无边台上(2025.3.2.)
跋语
诗歌以七言排律的形式,歌颂了中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重大发现,即火星上曾有古代海洋的惊人证据;运用想象、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如“栽梧槚、驾凤凰、手捧仙泥、云推尺牍、扬扬乌鸟、莽莽青龙”等词语,将科学探索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热情洋溢地赞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攀高峰的精神,余音不尽地吟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或曰
甲评:诗句“神州国大送光芒”中的“送”字,是动词,和宾语“光芒”搭配,一般宜用“照、射、发”等字;这里,作者打破常规,却用“送”字,看似不合理,其实是推敲的结果,反而更加生动;因为“照、射”等字,强调的是光源发出的动作,而“送”字,却多为人类发出的动作,具有强烈的人类情感;所以说:这“送”字用得好。
乙说:“手捧仙泥巡世界”,将火星车比喻为“手”,将新发现的证据比喻为“仙泥”,形象、意境非常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丙论:这首七排律诗将科学与诗学紧密结合,把现代科技与古典诗词,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为火星上的惊人发现和祖国的伟大写下了赞歌。诗的情节沁人心脾,动人肺腑:如诗中的“送”字,产生的“观察者效应”,有点石成金之妙;而结尾句中的“雨水”一词,更有“语出双关”之效果,既指发现古海洋证据的时间,是地球上的雨水时节,又指,火星古代海洋上的水汽,现今虽久已不存,但是却与地球上的雨水,形成“古时现在、古水今水、天上地下”的跨时空共振;产生了“赤县施光、青龙昂首、种洒宇宙、乐贯时空”的奇特的艺术境界!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