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增强居民防溺水意识,日前,台州各社区积极行动,花式开展宣传教育,排查潜在隐患,联防联控解决安全问题,全面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情景再现 安全课堂讲进社区
防溺水,宣传教育是第一步。每到暑期前后,安全课堂必不可少。
“小朋友们,夏天喜欢去水边玩吗?” 7月中旬,在椒江白云街道横河社区通巨幼儿园悦江府分园,台州公共安全教育馆宣教员用温柔的提问开启了“清凉一‘夏’,溺水不‘戏’” 防溺水主题教育。
当天,活动结合动画短片,还原了河边嬉水、水库野泳等危险场景,宣教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这些区域的隐藏风险,并通过“哪些地方不能去”“陌生人邀约玩水怎么办” 等情景提问,引导孩子们认识溺水隐患,学习自救动作。现场还设置了 “安全标识连连看” 游戏,将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图标制成卡片,孩子们在配对互动中加深了对安全规范的记忆。
椒江葭沚街道学院社区的安全课堂重点强调“不私自下水游泳”“不到危险、陌生、不熟悉的水域游泳”等“六不准”原则,呼吁孩子们增强防溺水意识。黄岩东城街道桔乡社区联合辖区片警、实验小学开展防溺水教育活动,学生们把教室布置成水域周边,通过模拟演练、案例讲解等沉浸式体验,深刻领悟到“智慧救援”的重要性。
除了防溺水的基本知识,针对青少年人群,各社区也会组织开展急救培训,提高自救意识。双手交叠,手肘不能弯曲,按压要有一定的力度……在葭沚街道东瓯社区“芦苇课堂”暑期夏令营,志愿者借助模拟人教具,分步演示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一一细致讲解后,指导孩子们分组上前实践。
“每年‘芦苇课堂’都会开展这类安全教育课程,一方面能强化他们的暑期安全意识,珍视生命;另一方面也能在危险来临时积极自救或救助他人。”东瓯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形式多样 趣味宣教入脑入心
常规的安全课堂以未成年人为主体,如何全面营造防溺水的浓厚氛围?来看看各社区的花式出招——
正值盛夏,黄岩新前街道江城社区的小区泳池里陆续举办“夏日狂欢泡泡趴”,社区工作人员穿梭其中,在泳池等人流集中区积极分发防溺水宣传册,并在现场进行安全提醒。
“怕你孤身去游江,怕你戏水把家忘……”黄岩东城街道嘉盛社区联合城东派出所开展不做孤“泳”者——防溺水安全知识课堂,孩子们齐声合唱改编歌曲《孤泳者》,用朗朗上口的旋律强化防溺水安全意识;东城街道塔苑社区、山亭社区联合开展“儿歌跳起来,溺水远离我”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带儿童唱跳《防溺水歌》手势舞,趣味教学防护技能。
东城街道王林洋社区联合“画吧”艺术工作室创新推出“安全彩绘”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泳圈上绘制防溺水主题图案,既提升了活动参与度又强化了防溺水安全意识。
“孩子带着自己画的游泳圈回家,迫不及待要去泳池体验,嘴里还向我们科普防溺水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我们家长很认可。”社区王先生说。
近日,黄岩东城街道白杨社区联合东城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30余名幼儿共同学习安全知识,争当“安全小卫士”。
在玉环坎门街道灯塔社区,15位小志愿者还有了新身份——“防溺小卫士”。他们身披绶带宣读安全公约,以自身为宣传“小喇叭”号召家庭参与。6月以来,小志愿者们已累计开展互动课堂7场,发放宣传册500余份,让“远离危险水域”成为社区共识。
联防联动 暑期防溺落到实处
“小朋友们,这里水深危险,可不能在岸边玩耍哦。”近日,路桥峰江街道的社区志愿者老张在沿河巡查时,及时劝阻了两名在水边追逐的青少年。入夏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水域周边上演。
为切实防范溺水事故发生,峰江街道组织村居、社区网格员们化身“安全卫士”,每日开展河道巡查,用脚步织密防溺水“安全网”。他们穿梭在河道岸边、村居周边,重点排查辖区内河道、池塘、水坑等危险水域,对发现的无防护栏、警示标识模糊或缺失等问题,第一时间记录并上报,协调相关部门增设护栏、更换醒目的“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警示标语,定期检查放置在河道周边的救生圈、救生衣、长竹竿等救生物资,如有破损、老化,立即更换。
等到傍晚、周末等溺水高发时段,网格员们还会加大巡查频次,及时劝离在危险水域附近逗留、嬉戏的居民,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全街道已建立街道本级巡防救援队伍68人,各村居、社区自行组建巡防救援队伍24支共505人。
金清镇的巡查小分队由网格成员、港城义警、热心群众等组成。这支队伍还落实了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一旦发生溺水险情,能够迅速反应、科学救援。
在玉环坎门街道后沙社区,“红马甲”与“救援蓝”则挑起了这个担子——后沙社区党群志愿者联合玉环市蛟龙救援队,每日进行地毯式巡查,紧盯无监护人陪同的青少年,及时劝离危险区域。与此同时,19个村社的居民志愿者也同步行动,对辖区内山塘、水库、海边岙口等风险水域实施“定人定岗”高频巡防。
“孩子们的安全不能马虎,我们多走一步,危险就少一分。”社区志愿者平其平说。
来源:望潮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