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烧饼+咖啡”,仙居小伙带老乡开分店500+,火了!

  4月12日
  《浙江日报》人物版面刊登
  《一只烧饼的无限可能》
  关注仙居人朱寿根从一只烧饼起家
  到如今做到500余家分店
  如今又带领家乡人致富的故事
  
  全文如下
  ↓↓↓
  这个春天,朱寿根带着自己心爱的烧饼回乡参与“共富计划”,传授手艺让更多家乡人致富。因此,他又收获一个新身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
  眼前这位穿着纯黑风衣的精瘦男子用实践证明,“巴掌大的烧饼,也能有无限可能”。作为朱阿根烧饼的创始人,朱寿根跟烧饼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从一只烧饼起家,到如今做到500余家分店。如今,他带着产业回乡,开启“烧饼+乡村振兴”的探索。
  谈及和烧饼的故事,朱寿根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宿命感”——“从小就爱吃烧饼,不管什么种类的烧饼都觉得好吃”“我的根在仙居淡竹下叶村,更早时候人人知‘烧饼村’而不知下叶”“十多年走南闯北,做烧饼让我攒了第一桶金”……
  而在朱寿根合伙人、亲戚朋友口中,记者听到了另一种评价——“会吃苦、能学习、爱钻研,一样的东西,阿根总能找到闪光点”“有魄力,敢创新用烧饼配咖啡”“跟着阿根干,还清了债务,还买了房”……
  或许,两者相加才是全貌,所谓“宿命”,最终是靠人一点点干出来的。

1712969960602_6619d8e8bd601c2c701b5521.jpeg
  朱寿根(左)现场教授制作技术。 受访者供图

肯用心

  “小烧饼的面皮17克,肉馅儿得在18克以上,才能一口就咬到馅。”一站到炉子前,朱寿根的手就像一把秤,取的面团和馅料误差在一克以内。包馅、轻压、撒上芝麻……朱寿根挽起袖子,将烧饼贴在滚烫的炉壁上。手臂一进一出,烫伤的旧疤红得更显眼了点儿。
  “感受锅气,才能做出口味更好的烧饼。”朱寿根笑言,这是烧饼给他的印记。实际上,这也是他对烧饼的精益求精。
  即便如今身处管理岗位,一有时间,朱寿根还是会回到炉子前,跟公司技术人员一道试新。从烧饼大小,到面皮发酵程度,再到馅料选取……每一个环节,朱寿根都做了不下百次的尝试。
  “买烧饼人很多,他不守着炉子抓紧做饼,而是凑到人堆里,问口感、问咸淡。”说起朱寿根,妻子印象最深的是开铺子时他的“不务正业”——人多时不好好做生意,反倒求顾客“找茬”说不足。
  那些年里,妻子更多是充当“试吃员”的角色。“白天收集意见,晚上就开始做实验。”妻子回忆,是一炉炉不断改进的烧饼,才有了今天“阿根烧饼”这个品牌。她也逐渐理解,朱寿根只是想把烧饼做得更好吃,“顾客会尝出用心的味道”。
  随着烧饼不断改良。朱寿根的烧饼铺子前排起了长队。2013年的日均销售额就有四千多元,这也让朱寿根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712969961262_6619d8e9bd601c2c701b5524.jpeg

敢尝试

  “跟着阿根做烧饼,还了欠款、买了新房,儿子也成了家。”对于仙居人应朝尚来说,日子越过越有劲儿,是因为“阿根把手艺活,一分不藏全教给了我们”。
  应朝尚夸朱寿根不藏私,但亲戚朋友却一度说他“傻”。
  在决定以收取加盟费形式对外开放合作时,朱寿根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公开传授手艺。这一决定在当时激起千层浪。“手艺外传,我们还能有生意”“你可别坏了市场”“手艺是关键,公开不得”……亲戚朋友同行轮番上门做起朱寿根的思想工作,朋友柯老伟也是其中之一。
  “你找我合伙,手艺都‘握不住’,靠什么赚钱?”柯老伟问得直白。“想做一票生意,还是长久买卖。你选。”朱寿根解释,“让人真正学到东西,才能做好烧饼,做成品牌,才走得远。”
  “你都不怕手艺外传,我怕什么!”知晓朱寿根对烧饼的着迷,柯老伟决定“赌”一把。两人合伙凑了一笔资金开起了公司。
  收到第一笔加盟费时,朱寿根拉着柯老伟和家人一起坐在桌前,桌子上是5000元的现金。朱寿根信心满满,“我们的烧饼会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的品牌能跟沙县小吃一样遍地开花”。
  2014年,朱寿根白天顾着自家铺子,晚上带学徒;2015年,朱寿根开始思考如何将教学规范;2016年,“朱阿根烧饼”开始体系化、规范化品牌管理与运营,到年底形成100多家加盟店的规模;2017年,品牌进行再定位,烧饼制作简单但需要吃苦耐劳,因此他们将目光投向夫妻店……一年又一年,朱寿根围绕着烧饼,不断尝试新的经营模式,让巴掌大的烧饼有了更多可能,也让更多人通过掌握这门手艺走上致富的道路。
  对于做烧饼这件事,朱寿根评价是“辛苦”,但说完他又补了一句,“一份付出,一分收获,辛苦是真,能攒下钱也是真”。

1712969961828_6619d8e9bd601c2c701b5527.jpeg

勇跨界

  采访过程中,“折腾”两字出现的频次堪比“烧饼”二字,这是旁人对朱寿根的评价,也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阿根总说‘世界那么大,行不行试试才知道’。”合伙前,释藤只知道阿根会做烧饼;合伙后,才知道阿根能把烧饼做大是因为“敢折腾”。
  2022年,释藤计划在仙居淡竹乡找个村子开家咖啡馆,找到朱寿根谈入股合作。“原本想让阿根投点钱,没想到他投钱之外还出点子。”想到朱寿根没接触过甜品行业,释藤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结果朱寿根一口答应,说辞没用上,却带回去一堆“要求”。
  烧饼要配咖啡、制作甜口的烧饼、店铺位置要依山傍水……听着这些要求,释藤直言,第一想法是“能行么?”。咖啡对农村来说就是新鲜事物,再搭配烧饼,用老人家的话说就是“半洋半土”。
  自己提要求,自己做。爱折腾的朱寿根,直接上手做了咸甜两种烧饼,带上咖啡就来找释藤。“说什么,都不如尝尝看。”这几年,朱寿根喜欢往外跑,看着麦饼、油条、包子等小吃都跟咖啡配得好,他不信自己最爱的烧饼不行。
  一口爆汁牛肉小烧饼,再就一口微苦美式,释藤的想法变成了“能行”。咖啡馆“藏”在主道路对面的山脚,仿若与世隔绝,却引来一拨拨顾客,尤其是一个爆汁牛肉小烧饼配上一杯咖啡的组合,让不少年轻人直呼“这对CP,能嗑”。
  咖啡馆的成功,让朱寿根再次思索,“我还能为家乡做什么?”一个新的想法出现,并开始实行——朱寿根决定在仙居开设馅料加工厂,把公司的供应链板块落回家乡。“目前厂区计划主要制作馅料加工,未来会向着烧饼深加工方向发展,计划开发与烧饼相关的伴手礼。”朱寿根介绍,目前厂区选址已确定,第一期预计投资1000万元。
  新计划一个又一个“冒”出来,朱寿根的跨界之旅也越走越宽,如今作为杭州仙居商会常务副会长,朱寿根想带更多人致富。据介绍,2023年仙居推出“仙乡共富计划”,首期持续10年。该计划设“仙乡共富专项资金”账户,由朱阿根品牌方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凡是仙居籍的加盟商,一律按照最低加盟费执行,并享受一定额度的资金补贴。未来,烧饼还有哪些可能,朱寿根想带着更多的人一起看看。


来源:潮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2018 台州城市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576-81880190 公司名称:台州易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9198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