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每晚10时许,都有一位特殊的“巡查员”缓缓飞过台州湾新区水域上空,如“天眼”一般将周边水域情况尽收眼底。尽管周围一片漆黑,无人机通过热成像设备仍能识别到异常情况并自动抓拍。
今年以来,新区积极开展“低空+”应用探索,利用无人机作为“巡查员”,通过“AI技术+人工识别”的方式查看辖区海塘、湖泊、河流的异常情况,大大减轻了传统徒步或驾驶车辆巡查存在的耗时长、效率低、有盲区等弊端,实现陆空结合、人机协作的全时段立体巡查模式,开启智慧水域高效巡查新篇章。
新区水域 空中巡查“千里眼” 伴随着多旋翼无人机自动驻守台州湾新区机场的常态化巡查,新区后台系统电子屏上,实时画面、AI自动识别问题照片等信息一目了然,技术人员正在仔细查看。“滴!”随着一声异响,屏幕上弹出一张问题图片,系统平台立马自动发送至相关部门处置。
“在高清镜头里,水面漂浮物、岸边的堆积物、直排污水等现象等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别是一些狭小的河道,人员走不进去,但无人机能轻松掌握里面的情况,并第一时间反馈信息。”现场高级工程师朱志愿说。
此时,正在匀速飞行的无人机,又减速悬停至另一河岸处,自动抓拍照片,并上传至后台。原来在前一天,该处发现一些乱堆垃圾,经相关部门整改后,无人机巡查至此处进行复核,技术人员确认问题处理完毕后,系统及时将该问题销号。
“我们实现了‘问题发现-交办整改-整改复核-验收销号’的闭环管理流程,极大地缩短了问题处理时间。”台州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应永祥介绍。
记者了解到,除了大雾、大风等特殊天气外,无人机每天都会按照设定好的时间和航线,依次巡查辖区的水域情况。巡查结束后,无人机自动返回无人驻守机场,识别停机坪并安全降落归位,然后自动充电并等待下次执行任务。
无人机机巢 一次采集多方协同利用 记者从台州湾新区城乡发展局了解到,台州湾新区辖区内有各级河道共112条,约260公里,加上海塘、湖泊,水域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
“传统的人工巡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比如人工徒步巡河一次至少需要几个小时,无人机飞一趟只需十几分钟。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可以实时监控水域动态,能够迅速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到快速响应与协同处置,实现一次采集、多部门协同利用。”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无人机的每次巡飞都会汇集包含多要素的视频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研判分析,可以输出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结果,为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高效的决策支持。尤其是遇到突发险情和自然灾害时,将发挥巨大作用,无人机可巡堤查险,快速抵达灾区,定位并标记救援点,减少救援时间和灾害范围。
11月5日上午9点,无人机在日常巡查中,识别到台州湾新区三甲街道一水域处存在涉水人员。技术人员立即通过无人机喊话器进行喊话驱离,及时规避了危险事件的发生。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台州湾新区河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钓鱼爱好者。然而,在防汛和台风季节期间,为了确保安全,开闸排涝前必须加强巡查并做好警示工作。“利用无人机巡查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保障人员安全。”新区城乡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新区低空政务应用飞行服务平台已测试运行3个月,执行巡堤、湖、河任务百余架次,发现各类问题300余个,已全部跟进处置。
AI技术赋能巡查系统 相较于新区传统地面巡堤、湖、河模式投入人力、物力、时间成本高,巡查频次不够多、问题发现不够及时、特殊应急场景无法覆盖等问题,无人机利用可见光与热成像技术,搭载多功能高清巡查镜头,实现全时段巡查,可在不同情况下实现对水域、岸边的升空巡查,对“乱堆、乱占、乱扔”等问题的实时监测,以及对水生植物、水色异常问题的识别,极大提高了巡查效率。
目前,新区共规划和部署了12套低空多旋翼无人机自动驻守机场,全部部署完成后可实现台州湾新区全范围覆盖,这些无人机执行包括工业园区、农林水利、城市管理、道路交通、乡镇街道、应急救援在内的六大类巡检任务,已进行了赋能河长制巡检、公安日常空中巡逻、行政执法智慧城管人机结合巡查、自然资源规划执法等多方面的场景测试。
多样的应用场景、稳定的巡飞离不开强大的技术“后盾”。“我们运用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并结合台州湾新区的实际水域情况,借助无人机日常巡飞的数据积累,持续迭代优化算法能力,提升AI系统识别、分析、研判风险隐患事件的能力。”朱志愿介绍。
他表示,AI识别功能仍在利用样本自主学习和完善中,通过大量的巡查任务,能提高AI识别的准确性,未来在问题发现环节将更加智能。
未来,台州湾新区将继续推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无人机巡堤、湖、河项目建设,收集各方反馈意见,不断优化系统和治理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治理政务服务新模式,为城乡建设管理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望潮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