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几乎人人都在用deepseek、豆包……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这个世界

台州城市网 2025-2-14 09:50:2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浙江
  请AI设计一份旅游攻略,将AI当成“树洞”进行深聊,让AI优化PPT报告……过去的一年,人工智能正快速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AI的演进历程就像人类的成长过程,从最初学会看、听和感知世界,再到逐渐具备理解、推理甚至决策的能力。2025年,人工智能仍是最受众人关注的新技术之一,又将带来哪些新变革?
  AI越来越“聪明”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手机上装了若干AI应用,可以实现和AI聊天、用AI写歌和画画,以及为自己的文案配图,等等。
  “90后”青年小艳春节去潮汕过年,她提前在一些旅游网站和社交平台研究了出行攻略,并让AI帮她制作五天四夜的旅游攻略。最后对比发现,AI生成的攻略几乎将所有的精华和特色内容包括进去,而且时间设置合理,不走回头路。“如果你想增加品尝美食、看展、亲子游等特殊的要求,只需进一步和AI详聊即可,它会不断优化完善。”

14551310107396.png

  AI在生活领域应用的能力突破,恐怕是大家感受最深刻的。2024年,AI以飞快的速度变得更“聪明”了,渗透至教育、医疗、金融服务,以及制造业、交通运输、娱乐业甚至政府管理等诸多领域或行业,不仅提高了效率和生产力,还创造了新的服务和产品。
  比如在健康领域,实现脑机接口与AI的有效结合,促进类脑芯片等技术创新。国外的产品已成功植入人类患者,助其恢复;我国通过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成功让截瘫患者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
  再比如,去年12月,德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可辨别出16种威士忌各自最突出的5种香气,且与品酒师品鉴的结果相吻合。
  又如,电影修复是像修文物一样的手艺活,在AI助力下,目前100部港片4K修复完成。以前一部片子要花费几百万元、耗时几年才能修复,如今在AI强大的应用下“一键”就可复活一个时代。
  人工智能体学以致用
  今后,人工智能会越来越深度融入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工智能专家、未来学家伯纳德·马尔认为,人人都必须为2025年的人工智能趋势做好准备。那么,2025年,人工智能将进化成什么样子?
  如今使用的AI工具大多是以执行简单任务为基础,比如生成文本、图片或解读数据以进行预测等。专家预测,2025年以后,AI将朝自主人工智能体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体是指使用AI技术自主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并执行行动的智能实体。它们在没有得到精确指令的情况下也可运作,会把无数任务串在一起,并根据所取得的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专家刘潇曾这么比喻:“如果把大模型比作一名学到很多知识、尚未进入社会实践的学生,智能体则像个毕业生,即将学以致用,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智能体还能结合物理实体,形成“具身智能”,如自动驾驶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等。美国特斯拉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已在工厂行走、分拣电池,还能以接近人类的灵活度用单手稳稳接住迎面抛来的网球,这样的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
  生成式视频助你当导演
  想象一下:当你写出一部短剧或电影的主要情节,然后AI立即将这些转化成视频或电影画面,在你眼前真实播放出来。
  如今AI生成以文字和图片为主,伯纳德·马尔等专家认为,生成式视频将在2025年取得突破进展并投入使用。如同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麦克风”,之后借助于AI,每个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导演梦”,将创意投入日常生活,拍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大片。
14551310107204.jpg

  当然,专家并不认为人们马上就能根据提示创作出可与各大电影媲美的视频,但是随着AI技术的突破,他们认为,AI可以取代一些小成本的短剧、剧集等,更多的期待应该放在众人无限的创意上。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机器学习先驱,化学奖颁给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的AI开发者,这都凸显了人工智能推动科研的巨大贡献。根据世界各大研究机构的预测,2025年,人工智能的推理能力将显著提升。
  以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为例,该机构在2024年发布的新一代推理模型o3,已经在数学、编程和科研问答等领域展现出超越部分人类专家的能力。这些具备高级推理能力的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潜力巨大,能为科研领域打开新的可能性。
  可是,专家同时指出,AI科研推理能力虽然将进一步突破,但AI毕竟缺少人的直觉和创造力,有时候科研上真正的突破还是需要人的奇思妙想。
  用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发展,虽然为人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作为“双刃剑”也隐藏了一些风险。
  比如,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生成他人声音或视频用以造谣、诈骗等;利用AI工具“复活”逝去的名人或明星来赚取大众关注,非法牟利。
14551310107269.jpg

  再比如,一些家长购买人工智能驱动的语音助手作为教育设备,但是低幼儿童长期使用AI助手或软件,可能会阻碍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些新现象,人工智能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红艳提醒,当儿童和AI助手进行交流时,会得到简短明确的正确答案,大多是碎片答案,缺乏系统性,这个过程中没有启发性思考,也就失去了发散思维的培养机会,不利于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
  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后真相”时代。专家认为,2025年,整个社会将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假内容和假消息爆发式增长的重大挑战。随着AI技术的发展,今后有可能我们不再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
  伯纳德·马尔在美国福克斯网站撰文提醒,2025年,全社会都应当应对这一挑战,可由各国政府通过立法推动,同时也在民间通过专业的科普和教育,让人们掌握和提高辨别的技能,学会辨别AI带来的真假消息。
  正如《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言,问题不在于消灭AI或者支持AI,而在于如何利用技术促进人类的福祉。让他忧虑的不是颠覆性技术本身,而是不加管控的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赫拉利提出,倘若AI能接管文化并开始产生故事、旋律、图像、法律等,那么几年之内,AI是否可以影响并吞噬整个人类文化呢?
  所以,人类一方面要发展和适应AI技术变革,同时也要应对AI的挑战,将其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


来源:上观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2018 台州城市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576-81880190 公司名称:台州易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9198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