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竞跑者》刊发《完善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体制机制改革(三),来看看这些地方低空经济领域的做法》,介绍台州市椒江区(台州湾新区)打造陆岛联动低空先飞区的经验做法,一起来看看!
台州市椒江区(台州湾新区) 打造陆岛联动低空先飞区 台州市椒江区(台州湾新区)聚焦陆岛交通不便、资源流动不畅痛点,围绕“低空+陆岛联动高质量发展”场景应用,在产业共育、安全共防、场景共通等多个关键领域发力,推动陆岛建设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建成空天“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5个省级平台,完成全国无人机探测设备实测活动。
产业协同, 锻造陆岛一体创新链 一是产业平台共建聚链。集聚彩虹无人机、北方长鹰等龙头企业,建设35万平方米低空经济产业园,成立省首只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整合国家级无人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平台资源,联动打造“整机+关键零部件+新材料+通用机场+运营服务”全产业链生态。
二是科创研发合作铸链。通过开展“助力科创双结对”精准服务赋能行动,搭建规上企业与科创平台合作桥梁,推动双方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深度协同,合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斩获专利400余项,取得5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浙工大台州研究院姚信威团队与彩虹无人机联合开展面向典型低空场景的专业化无人机研发与应用研究项目,成功列入省“尖兵领雁”计划。
三是人才耦合共育强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实施校企人才“流动共享”,围绕陆岛联动核心场景,健全“企业出题-院所解题-市场阅卷”闭环机制,实现人才共引共育共享。台州学院全省首创“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设立10种无人机相关课程;台州技师学院定制化设立无人机钳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班,为链上企业培养各类紧缺人才500余名。
安全联防, 筑牢陆岛全域防护网 一是破除机制壁垒。探索“军政警民+岛际联动”协作模式,形成“军方主导、政府统筹、民航协同”的低空安全管理机制,实现问题共商、信息共享、事务共管。今年以来,保障无人机安全试飞300余架次、民航飞机飞行8887架次。
二是攻坚共性技术。针对“黑飞”无人机发现难、侦测范围窄等问题,深化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重点突破复杂气象条件下无人机广域识别解决方案,最远侦测距离达到22公里,构建“全域感知-重点防御-动态巡防”的低空立体感知体系。
三是搭建数智平台。升级“飞安行”低空公共安全数智管理平台,集成警务应用、侦测预警、基础管控、公共服务四大板块,实现飞行报备、一键反制等261项功能。开发“无人机服管通”应用,规范民用无人机信息采集,为陆岛区域合法飞行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以来,累计侦测预警无人机9961架次,查处涉无人机案事件119起。
场景互通, 激活陆岛双向价值流 一是物流网络增效。构建高效协同、互联互通的陆岛物流网络,开通大陈岛至椒江城区和台州湾新区间低空物流航线,开展医疗物资、邮政快递、生鲜食品等配送服务,配送效率较传统海运提升70%以上。
二是民生服务升级。探索打造“空中看垦荒”环岛观光沉浸式体验,推进无人机配送进居民区、进景区,构建“陆基支撑-海上延伸-岛上节点”应急救援体系,打造覆盖大陈领海全域的无人机“黄金1小时急救圈”。
三是治理体系完善。创新“陆岛综合飞一次”政务巡检模式,通过自建巡检无人机机场,融合海事多旋翼与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实现对海岛及周边海域的全域覆盖,单次全域巡检时间从原先2天压缩至4小时,巡检成本降低60%以上,有力提升海岛社会治理与海事巡查效能。
来源:浙里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