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高温下的工地 | 黄岩大有艺术中心:用汗水和匠心浇筑城市之美

  连日来,我市高温天气持续,8月7日09点25分,黄岩区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此时,黄岩区大有艺术中心工程现场的钢架“迷宫”中,120多位建设者已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了近4个小时。阳光的炙烤让钢管开始烫手,大家身上衣服早已汗透,携带的水杯见轻见空。

1723041785258_66b387f9bd601c2c7032e73b.jpeg
  大有艺术中心的钢架“迷宫”。
  在十多米高伞形柱的光滑曲面上,木工师傅胡银全蹲着用刨刀一丝不苟地修饰模板边缘,木头碎屑随着汗水粘在黝黑的脸上,但技能熟练的他丝毫不受影响。待手上的板材处理好,他才坐下用脖子上的汗巾擦去汗水,拎起水壶大灌一口又接着干。“夏天干活就是起早贪黑,天蒙蒙亮我们就出来了。”

  施工人员在加固钢筋。
  “干到10点我们就收工,下午3点后再开工。现在是我们主体结构施工的关键时期,年底要完成主体封顶,工期比较紧张。”黄岩区大有艺术中心工程项目执行经理史东坤介绍,入夏以来,为同时确保工人的健康安全和项目的施工进度,工地按照天气情况,避开高温时段,灵活安排早晚作业时间;并增加人员班组、加大材料和机械设备投入,科学合理地提高施工效率。

  烈日下,工人钢架上在施工。
  黄岩区大有艺术中心工程是黄岩区委羽山公园文化遗址修复项目建设内容之一,由黄岩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总建筑面积794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22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725平方米。

  委羽山公园文化遗址修复项目效果图。
  项目设计为草坡顶清水混凝土塑性地景建筑,半隐于地下,整体形态与委羽山公园景观相协调,创造出人、艺术与自然融洽共存的公共活动空间。


  黄岩大有艺术中心设计效果图。
  大有艺术中心工程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繁杂的结构形式,以及大面积采用的清水混凝土工艺,对建设者们来说,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对团队协作、匠人精神的考验。
  在项目部板房内,来自重庆的深化设计师郑洁一边紧张地对设计图纸进行反复推敲和优化,一边通过耳机和现场施工人员逐一核对模板安装情况、对拉螺栓的精准位置。边上等待着的是另一组从现场过来沟通细节的施工人员。

  项目深化设计师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深化。
  “现在场馆主入口的门廊、窗户和内部的7个伞形柱等异形结构都开始浇筑,工程节奏加快,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施工任务,这就需要我们设计、物料、施工保持更密切的沟通和协作。”郑洁介绍,清水混凝土属于一次浇筑成型,施工过程中需要极高的精度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表面平整光滑,达到预期的装饰效果。
  作为颇具特质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大有艺术中心内设有小型音乐厅,以及群众演艺厅、展览休闲厅、咖啡厅、纪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务设施,建成后不仅将极大丰富委羽山公园内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将成为黄岩区一个特色文化新地标,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和有力地提升黄岩文化底蕴和素养。


来源:望潮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2018 台州城市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576-81880190 公司名称:台州易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9198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