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岭发布 每当到了农历十二月,温岭的各地集市上,就会出现出售粽箬的商贩。 粽箬就是包粽子的箬叶,从温州乐清大荆等地运销到温岭。在集市上,一束束干的粽箬捆在一起,人们按需采购,回家“扼粽”(包粽子)。 “扼粽”要用糯米,配上不同的馅料,主要有蜜枣粽、红枣粽、番薯粽、肉粽、豇豆粽、碱水粽等。大人们会特意包几个三角粽,用包粽的棕榈丝串起来,煮熟后给小孩子吃。 在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时,你是否会觉得奇怪?粽子不是端午节吃的吗?为什么温岭人过年要吃粽子呢? 温岭人过年吃粽子,这一习俗,从文字记载来看,起码清代就是如此了。 清代进士戚学标的孙女戚桂裳曾写过一组《新正纪事竹枝词》,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秧歌唱罢复连厢,百技临门各效长。身落卑田穷入骨,也从糕粽乞书香。”诗下原注:“丐户乞糕粽,取高中之义。” 诗中提到的连厢,指打连厢,一种民间曲艺。卑田,即卑田院,收容乞丐的地方。从这首诗中可以了解到,清代温岭人过年时,也是做糕扼粽的,否则的话,哪有什么粽子可供乞丐乞讨呢? 市职技校教师陈丹林回忆,过去煮粽子都是用大镬,放在镬灶用大柴爿烧,有时候用道(音)锅。除夕,坐在镬灶前烧粽子,同时兼有守岁的意思。 小编在寻找资料时发现了一篇文章《天台人为什么过年一定要吃粽?》,文中指出,全国过年要吃粽子的,只有两个集中地方,一是天台县所在的台州市及周边,还有就是广西部分地方。 关于为什么天台过年家家户户一定要扼粽、吃粽,该文提供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讲法是过年包粽子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寓意“包中”。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都会包一些,预祝孩子将来高中状元。 ☑第二种讲法是张伯端从广西带来,张伯端因“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时,在那里看到此风俗,带回天台,因为粽子为素食,因此桐柏宫每年过年时,都会包粽子。 ☑第三种讲法是天台人过年都要吃水糕和粽子,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而粽与天台话的“蹤”(跳同义),有快快乐乐的寓意,两者都寓意来年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