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正月初四,坎门花龙祈愿 “送龙归海”庇平安︱台州记忆

  台州,9000年前从下汤文明走来,万载光阴摇曳,熬制了无数美丽非遗。新春佳节,《台州记忆》系列,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带你感受台州非遗魅力。

  “里社各制龙灯,鸣锣击鼓,旋绕为盛;制禽兽鳞鱼花灯入人家串演戏阵。笙歌达旦,环观如堵”。
  ——《玉环厅志·风俗篇》纂修于清光绪年间

1549573505203_5c5c9d81159bb82a0fcd1fbc.jpeg
  一段光绪年间的记载
  拉我们走入一场民间风俗盛事
  鸣锣击鼓,一派热闹场景
  入户串演,家家祈愿平安


  追溯历史,龙舞的串演在玉环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传承历史。
  回望当下,坎门花龙已成为玉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


  坎门“花龙”初时形成是一种观赏灯,现今的花龙绕柱、花龙拼字、龙鱼混舞则是日后逐步发展而来。


  制作花龙的过程并不简单,海水浸泡后充满韧性的竹条、讲究形神备至的结构、漂白的白布、绘就彩色的图文。
  环环相扣,不容出一丝差错,才能成就一条逼真威武的“花龙”。
  一方天井
  回荡着喧嚣的乐曲
  新春来临
  舞龙的乐章被奏响


  舞动的时候
  在龙头的带领下
  八段龙节和龙尾
  在柱子间穿插迂回


  首尾相顾
  时起时伏
  左腾右滚
  柱柱盘绕而线路不乱
  正月初一起,舞花龙就正式开始了。元宵节时,举行接龙仪式。
  到了正月十八晚,花龙不再摇头摆尾,也无其他舞蹈动作,而是缓缓前行。锣和鼓同一拍敲打,一拍一声呼喊“喂”、“喂”呼喊声和锣鼓敲打声伴随着花龙巡游本宗社庙保界一圈到海滩,将龙头和龙尾在海滩上烧祭,称之“化龙”,即送龙回归大海的意思。


  自然、质朴、粗犷的龙舞
  历经百年凝结着一段段历史文化“记忆”
  也承载着渔民们最真切的期盼
  祈求“神龙”庇护他们出海时能风平浪静、满载而归


  而对于“坎门花龙”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鲍木顺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这项技艺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2年成立坎门花龙活动中心,2014年建立专门性的展示馆……“


  经过漫长岁月的涤荡,“坎门花龙”在海岛渔村薪火相传。坎门花龙”的传承与保护,从未停止……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子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

tzlqygq 2019-2-8 14:38: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2018 台州城市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576-81880190 公司名称:台州易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9198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