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始于明初,温岭花山诗派600余年诗风不息!

温岭
地处江南一隅,东海一角
山海相拥,孕育了无数诗人

  尤其是花山诗派,一直是温岭诗坛的主流。它建立于明初,至今历经五代,绵延600余年而不衰,为我国文学史中所少见。不仅填补了明初诗坛上的一个空白,其“重气节、爱乡邦”的精神,在现当代仍有积极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190311134133.jpg

六百多年,诗风不息

  百花萧瑟,梅花傲立。这段时间,肖泉村的梅花开得正盛。这梅花也见证着浙东南“花山诗派”6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回溯到明永乐二年(1404),林原缙、王崧、翁晟、邱海、邱镡、何愚、何及、狄景常和程完九逸士为避“靖难之役”方孝孺灭十族之灾和王叔英之死的株连,隐居山中,结社吟诗,号称“花山九老”。


  泉溪诗社社长张岳:“他们是仿照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是白乐天,他们也九个人在陕西建了个香山诗社,那么太平的九位老人在这里梅花庵建了个梅花吟社。”
  建社后,九老又在傍山夹溪遍种梅花,沿溪而行,如入洞天,故有“梅花洞”之称。而他们的诗风诗格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更是孕育当地文化发展的一份源头养料。
  至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又有冯芳、陈寿璐、林蓝等7人有感于花山古迹的荒芜,成立了“修梅诗社”。他们补种梅花,重建社宇,“逍遥于桑梓之乡,角逐于文酒之会,一旦登高选胜,道性言情”,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诗作。


  星移斗转,春去秋来,花山道上络绎不绝地迎来吟诗的四方文人,其中就有海派画家蒲华。他与友人游花山梅花庵,酒后兴起,挥笔在庵壁上题诗:“空山春尽忆梅花,呼伴登楼日已斜。一勺清泉消酒渴,顽僧为煮雨前茶。”
  再到民国中期,里人赵佩茳、林简等5人再次在花山建立“补梅诗社”,雅号“补梅五闲客”。赵兰丞承担起“韵事销沉”重树之责,募集资金,重建九老祠,重整花山古迹,遍地植梅,编修《花山志》。

微信图片_20190311134056.jpg
  嗣后,再由赵佩茳之子赵立民于民国37年(1948)发起组建“梅社”,继续聚会赋诗。
  泉溪诗社社长张岳:
  以前几代都是反对封建王朝,从这里开始,可是到第4代就不一样了。碰到抗日战争,这班诗人也就是在这个地方梅花庵写了大量的作品,从反对封建皇朝开始到反对帝国主义,这是质的飞跃,很难得写了很多爱国的诗词。


  但由于“文革”的冲击,“梅社”遣散于市巷,几乎销声匿迹。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界重新迎来了春天,1990年重阳节,时任温岭县文化馆副馆长的盛光辉,重新组建成立了温岭“泉溪诗社”,填补了温岭市诗词发展史上的一大空白。

微信图片_20190311134139.jpg
  
“重气节、爱乡邦”的精神传承

  从“梅花吟社”开始,经“修梅”、“补梅”直至近代的“梅社”与现当代的“泉溪”,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一条爱国的主线始终贯穿,“重气节、爱乡邦”的精神在各个历史阶段不断地得到提升。而如今,花山上还留有九老祠的老遗址。
  泉溪诗社社长张岳告诉记者:
  泉溪诗社是搞古典文学的,是他们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传承下来已经有600多年非常难得。一代一代留下很多诗文,很多作品。把他们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特别是爱国主义的思想要流传下来,起到教育作用。


  泉溪诗社社员陈连志:“九老祠原先就是有房子, 这里有上下老层 ,一层是九老在这里互相学习写诗 ,隐居在这里的, 已经很长时间了 ,好几个年代了, 这边都是花园, 都是种的花 这里原来还有一个头门 ,所以九老祠的碑就在门口 ,我小时候经常来玩 ,我家就在这里 ,离这里只有50米, 我全部都记得很清楚的 ,记忆很深吧。”
  泉溪诗社社长张岳告诉我们,它的重要意义就是这三条。历史时间最长,填补了明朝初年的空白,从反对封建王朝开始到反对帝国主义。




来源:温岭广电、无限台州APP



===品牌推广、活动宣传、项目策划===
商务联系:18957651076(微信同号)
===台州城市网www.tzcs0576.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

台州我很龙 2019-3-11 15:27: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带我装逼带我飞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2018 台州城市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576-81880190 公司名称:台州易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91987415